古韵陶魂——新野黑陶艺术的复兴之路

发布时间: 2023-02-15 10:38:28来源: 撰稿:吕永、赵栋阳、刘至省浏览数 : 编辑: 3

       历史学家汤阴比在历史研究中曾说:“历史能够帮我们启迪智慧,理解人类。”而传统文化与手工艺的价值恰恰在于能够标记我们从何而来,又因何而来,这种对生活见素抱朴,绝圣弃智的理解力是手工器物的精神本源与意义渊薮。
 

黑陶艺人钞领先制作的倒流壶与小盏杯
 
       新年伊始,春雨纷纷。中国中文卫视网台总编吕永、实习记者赵栋阳、刘至省等一行慕名来到了河南省新野县城西的岗北村,这里是新野黑陶的发源地,也是黑陶艺人钞领先从小生活的地方。黑陶陪伴新野人已有五千年之久,千年的相伴,使得家乡黑陶印象深深植根于每个新野人的记忆深处。踏入钞领先先生家的古朴院门,一排排陈列有序造型各异的陶器映入眼帘,在古朴中展示浪漫,于无声处凝结时光。现年60有余的钞领先是新野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黑陶工艺的代表性人物,钞家世代以烧制陶器为业,是当地远近有名的黑陶工匠。据钞先生介绍,他从小就喜欢看爷爷、父亲制作黑陶,并对这项传统技艺充满了兴趣,儿时长时间的家庭陶艺熏陶,促使年幼的钞先生将黑陶制作的数十道制作工序烂熟于心,14岁时就独自制作精美陶艺作品,受到爷爷、父亲的齐声称赞,从此走上了黑陶工艺传承的这条路。风风雨雨几十年,他见证了黑陶的兴盛和落寞,钞先生表示,老祖宗的东西不能丢,无论前景如何,困难再多,他都会将这项民间瑰宝传承下去。
 

岗北村第一书记鲁德红(左起)、中国中文卫视网台总编吕永、黑陶传承人钞领先、岗北村村书记马云峰、中国中文卫视实习记者赵栋阳一行在岗北村村委
 
       制陶的日子,钞先生总会起个大早,背着锄头伴着鸟叫去挖土,为接下来一天的制陶做准备。钞领先说:“不只是挖土,接下来的每一道工序都有讲究。”晒土是紧随其后的流程,将挖回来的土摊开晾晒,日光会将泥土调整为最适宜的状态。晒干后的泥土,蒸腾了残留的水分,更加具有韧性,被采回来的泥土从这一步起就开始接受打练磨砺。塑形要从打碎开始。打碎后的泥土细细过筛,留下的细土被收到缸中发酵,等待空气的作用后,被取出来揉成大小相等的泥团,等待钞先生用双手赋予它新的形态。黑陶制作采用独特的拉坯法,做好的泥条在器底的中间不断旋转,拉坯成型,双手再捏形抹平。经过一天的晾干控水后,再用竹刀修饰,直至形成精美的陶艺胚胎。除了传统的蒸碗、陶罐,黑陶艺术品的装饰花纹更具生活特色,龙、马、花、人、文字都是钞领先的灵感来源。大道至简的制作方法,展现最极致的艺术风格。
 

钞领先沉浸于制陶乐趣中
 

       等待,是黑陶的必修课,一周的阴干使陶胚蒸腾泥土中所有的水分,完成烧制前的最后准备。时间,使陶胚经过烧制而不坍塌。耐心,则使钞先生经得起生活的冲刷。烧制,是黑陶制作最为重要的一道工序。一簇火苗蔓延,被点燃的秸秆和干草升腾起浓烈的烟,烧出的黑烟笼在陶胚上,形成彤红的梦幻颜色,完成黑陶的整个烧制过程。而这个过程,将持续六个小时。最后,闭窑渗碳,完整的成品黑陶就可以出窑了。
      钞先生和黑陶已有五十多年的交情,没有谁更比他了解泥的脾性。50多年间,他已成家立业,身边人来人往,但他还是更愿意在闲暇时躲进自己的制作间,房间的这些陶罐子不会说话,却陪他走过无数的春秋冬夏。他只是站着,仿佛就完成了和老友的一席对话。烈火与泥土的共舞,造就陶的神话;人与陶的相守,彰显黑陶艺人之魂。钞领先以光阴打磨陶器,以平和面对粗粝,留下泥土的本真。在物欲横流的当下,手艺人们能沉静如水,一生与手中之物为伴,与之一起感触温度,领悟内心深处的自由。
       根据《新野县志》记载,过去新野黑陶品种繁多,渗透到百姓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如,炊具中各种型号的缸、盆、碗、罐、坛,冬天取暖用的火罐,以及茶具、酒具,祭祀用的蜡台、香炉,照明用的灯台,煮肉煲汤用的砂锅,煎药的药罐,消夏用的瓦枕,文具中的砚台、笔筒以及厅堂里的摆设毛筒、花瓶等等,都可以烧造。
       黑陶的优点是透气。用陶壶沏茶不会变味,茶香扑鼻,沁人心脾;用陶罐装冷水有一定保冷效果,千百年来,本地农民在夏季务农时,都会提上一陶罐凉白开解渴;小口径黑陶碗更是做豫菜的必备炊具,豫菜中最具特色的品系就是“蒸碗”。它是把成型的食材装入黑陶碗中,再上笼蒸,熟后出屉,倒扣于盘子中,食材会保持最初的状态,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黄焖” 菜肴,在传统宴席中被称为“大碗”,属压轴大菜。经过千百年的实践证明,用黑陶碗蒸制出来的黄焖类菜肴,味道纯正,香味四溢。
     距离新野县城五公里的恒怡玫瑰湾研学基地,这里有一间钞先生的黑陶艺术展示体验馆,展台上,浮雕喜上眉梢双耳瓶、葫芦瓶、岁寒三友双耳瓶、珍珠瓜棱双耳瓶;还有玩赏型酒具,据钞领先说:“它们和孔明灯一样,都是当年诸葛亮在新野时发明的,所以分别取名孔明神壶(俗称转心壶)、孔明魔壶(俗称倒流壶)和孔明自控杯(俗称公道杯)。这三种特殊酒具,黑中透莹,叩之如馨。不仅造型奇特,而且结构巧妙,细细品赏,不觉间有种穿越感,仿佛置身于那个久远的黑陶文明时期,可称之为钞先生的心爱之作。

 


新野县委统战部副部长齐炳合(右一)、钞领先(右二)、中国中文卫视网台总编吕永(左二)、实习记者赵栋阳(左一 )在新野恒怡玫瑰湾研学基地考察钞领先陶艺展示体验馆
 

       钞领先告诉我们:“传说光武帝刘秀十二岁时,被王莽追杀,逃难来到新野,沦落成了个要饭花子。经过岗北村时,忽然大雨淋头,他看路边有座烧盆罐的小窑,忙钻进窑口避雨。不料雨越下越大,水越积越深,眼看土窑就要被冲塌了。这时,钞姓窑主冐雨前来查看,一见险情,冲他大吼一声:‘快出来!窑要塌了!’刘秀顺口回应道:‘别担心,这村的窑口不会塌!’据祖辈说,岗北村的窑从此以后就一直没有坍塌过;这口受过皇封的窑,烧出的陶器质量特别好,有着“黑如漆、明如镜、薄如纸、硬如瓷、敲如磬”的美誉。登上皇位后,在他身边一直珍藏着一只黑陶碗,以时时警示自已不忘本。”这些美丽迷人的传说,不管真伪,是窑匠们对黑陶技艺美好的愿景,也吸引着钞领先,对这门传统技艺着迷并传承。
 


钞领先在研学基地教孩子们做陶艺
 

       据相关资料记载,新野黑陶兴盛时期,仅岗北村就有八百多户人家烧制黑陶,从业人员三千余人。产品车载船运远销湖北、陕西等诸省大小集市;烧制的各类工艺品,销往老挝、缅甸、越南、柬埔寨等周边国家,使新野黑陶声名远扬,成为十里八乡农民羡慕的富有村。改革开放以后,陶器不断受到瓷及塑料、钢精制品的冲击,市场越来越萎缩,新野岗北村的窑场也大都自生自灭了。黑陶烧制渐渐地濒临灭亡,至今岗北村坚守着这份老手艺的也就只有钞领先家了。
      “儿子钞攀如今也长大成人了,虽然我从小就教他这门手艺,他也用心学习掌握了,但是这门手艺却挣不了钱,他现在在村边的工业区里上班,收入比做黑陶高多了。很多人劝我干别的活路,但从小我就喜欢这门手艺,并享受制陶过程中带给我的快乐,想有更多的人来传承老祖宗的技艺。”钞领先讲道。

 


新野玫瑰湾研学基地展示的钞领先陶艺作品

       50余年的坚守,钞领先制陶的事迹引起了有关部门的关注,先后被认定为新野县、南阳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黑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他的作坊被命名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陶艺制作基地”。河南省新野县旅游中心等相关部门正积极探讨,如何将黑陶工艺传承创新并发扬光大,重塑辉煌。
       现如今,影响黑陶发展的因素更加多元化,尤其是个性思想的注入,黑陶艺术的形态、工艺、内涵都面临着进一步的提升。面临当下困境,河南新野的黑陶复兴之路,还需要整个社会齐心协力共同去开拓。

 

(中国中文卫视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中文卫视网 联系电话: 备案号:京ICP备17067065号

Copyright © 2015-2018 北京市朝阳区旺座中心A座2206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