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5-07-19 20:41:32来源: 浏览数 : 编辑: 1
周洪宇教授在西安市庆安中学“生活·实践”教育实验学校授牌仪式上的即席讲话(2025年6月12日)
周洪宇 |本工作室总顾问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
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教育治理研究院院长
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尊敬的各位嘉宾、各位老师:
大家好!
首先,我谨代表华中师范大学陶行知国际研究中心、全国“生活·实践”教育共同体,向此次获得授牌的学校表示最热烈的祝贺!祝贺大家成为我们的实验学校!我热切期盼,在实验学校中能涌现出一批示范学校,并最终成为标杆学校。
接下来在有限的时间里,我想结合此行见闻,和大家分享我的印象、感受和建议,供大家参考。
在这之前,“生活·实践”教育共同体陕西中心主任、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李忠教授就向我推荐西安市庆安中学,称其做得“很好”,与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念非常吻合。他(李忠)指出,学校自觉践行行知思想,特别是“六大解放”和“小先生制”,创新构建了“传统教师”与“小先生”协同教学的“双师课堂”模式。当时我就在思考:全国实践“小先生制”的学校不少,但这类“双师课堂”成效究竟如何?是形式热闹还是实质扎实?是徒具行知教育之形,还是深得其神?我心中存有疑虑。
此次西安之行,首站便安排考察庆安中学。上午我刚参加完教育部中国远程教育论坛,作了关于《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解读的报告。下午即走进庆安校园,虽然不到二小时,谈不上深入细致地观摩了七八个课堂教学,却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可以说,这是近年来我在短时间内收获的感动最深、震撼最大、钦佩最切的一次学校参观。
一、感悟“小天地”中的“大教育”
感动源于何处?位于老城区的庆安中学校园面积不足13.4亩,是我所见初中里最小(或最小之一)的。近年来我调研考察过数百所中小学,其中不乏占地百亩甚至数百亩的设施齐全、现代化场馆众多的大规模中小学。然而,庆安中学让我看到:在一所由60年代企业医院改建而来的条件普通甚至有些简陋、生源来自附近老城区各类学生的情况下,学校依然能走出一条特色鲜明、成效卓著、“低进高出”的育人之路,连续十二年成为全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第一名,赢得社会各界和家长的广泛好评,获得省市乃至教育部表彰。这正是中国教育最需要的一种办学模式!在这里:“小天地”办成了“大教育”;“小课堂”办成了“大舞台”;“小孩子”育成了“大真人”(陶行知语:“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小学校”办成了具有影响力的“大集团”。这样的学校在我们实验学校里面更有示范性的标杆意义。
李冰校长秉持“让生命充分绽放”的改革理念,极具前瞻性。这让我联想到30多年前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提出的“让课堂焕发出师生生命活力”的主张。庆安中学的实践,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为主线和重点,实现了全体学生在课堂上的深度参与。我所见到的课堂,全班54名学生被分成9组,每组6人,优差搭配,相互帮助,共同进步。每个学生的发展都关系到小组的荣誉。每组的发展和荣誉又关系到全班的发展和荣誉。每组在教室三面墙壁的黑板上都占有一块自己的小天地,都有自己的组训和发展目标。上课时各组学生的参与呈现“广泛性、大容量、高强度”的特点,在教师精心设计和有效指导下,学生的学习内驱力、积极性和参与度被充分激活,人人争当“小先生”,实现了“小先生”与“大先生”之间的协同教学。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上得到共同绽放。
二、推动“双师”向“三师”的课堂革命
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说,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就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是课堂变革,其关键在于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活人”,而非陶行知先生所批判的被动接受的“死人”(即教师灌输,学生沦为“容器”的传统教学方式,这种被动学习是效果最差的一种学习方式)。国际心理学将学习方式由低到高分为被动式学习、主动式学习、建构式学习和互动式学习四级。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实现从被动到互动学习的跃升?庆安中学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答案。
庆安中学实践的“双师课堂”,其“双师”并非指流行意义上的两位教师(如主科教师+班主任/其他科目教师、或本校教师+外校教师),而是教师+“小先生”的创新组合。“小先生”在课堂上十分活跃,全程深度参与教学流程。其最大价值在于: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学生厌学、甚至走极端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学习的内驱力未被唤醒。这种新型的双师课堂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和教学活动的中心,有效的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品质,超越了传统方式,因此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意义重大。
据莲湖区教育局张毅副局长介绍,庆安中学做此探索已有十二年了,亟待深化理论和实践创新。任何实验探索久了,模式化、固定化在所难免。因此,我们更需思考:如何将这一有效模式与时代技术制高点——AI赋能相结合?这正是我们在全国推动的“三师课堂”的核心:教师(主导)、学生(主体,通过“小先生制”体现)、AI智能师(赋能)三者协同。 它既传承了陶行知“小先生制”的本土智慧,又融入了AI的时代特征,代表着未来教育的方向。
三、深化“三共”理论,发展实践路径
如何在现有基础上更进一步?我认为庆安中学需在已有的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着力:
理论上深化:应自觉将陶行知先生的“三共”理念(共学、共事、共修养)作为办学的核心理念。陶行知先生是学习共同体和教育共同体思想与实践的先行者,这源于1924年12月8日陶行知先生为南京安徽公学撰写的《南京安徽公学办学旨趣》。他明确提出:“师生共生活”是“三共”的前提,要把学校办成师生“共学、共事、共修养”的艺术之地。这一百年前的思想,深刻揭示了“没有师生共同生活,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共学、共事、共修养,也就办不成好学校”的教育规律。在庆安中学,我欣喜地观察到了“共学”(师生课堂共同学习)、“共事”(师生共同实践)、“共修养”(师生共塑价值观、共促人格成长)的生动实践。因此,我们要学陶、思陶、研陶,自觉以“三共”理论指导办学,举行知旗、走行知路、做行知人。同时,“小先生制”的应用可以进一步深化,由校内课堂延伸至家庭(家庭小先生)及社会(社会小先生)。
实践上发展:关于“生活·实践”教育的系统思考可参考我近期由青岛出版社出版的新书《为人生而教育》,书中对于我们如何做好“生活·实践”教育有全面的阐述。我希望庆安中学可以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再往前走,我相信贵校将来会在育人实践以及报奖上取得比现在的省特等奖更好的成绩。
四、把握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申报要点
根据中国教育学会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标准(方向性、科学性、基础性、推广性),申报材料需系统包含四大核心要件:体现校长办学理念的专著、学校自主研发的校本教材、具体鲜活的教学活动案例、显著的办学成效及其说明材料。基于此,特提出以下具体实施建议:
将校长办学理念凝练为专著:申报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须提交由校长或书记撰写充分体现其核心办学理念的专著(约十万字)。庆安中学虽已组织教师编撰了多部校本教材,但仅此尚显不足。李校长需立足“让生命充分绽放”等核心理念,通过呈现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等领域的生动案例,以及处理师生关系、家校关系的典型事例,系统阐释理念在学校全方位落地的实践路径。可参考深圳市龙华区玉龙学校校长专著《让教育多点生活味》的成功范式,以叙事性手法展现教育思想与办学实践的深度融合。自然,这种中小学校长的专著,具有自己接地气的风格与特色,不同于高校专家学者的那种学术专著。
强化成效的推广性佐证:评审标准中的“推广性”要求不仅关注学校自身办学水平,更看重其对外的示范、引领与辐射效应。申报材料需翔实呈现学校在莲湖区、同类城市乃至外省区域所产生的积极影响。若西安市存在对口帮扶项目,则学校应提供辐射帮扶地区的具体成效证明,这些材料是佐证办学成效广度与深度不可或缺的部分。
五、迈向标杆,引领未来
取得优异的育人实效、获得国家级基础教育成果奖是成为我们“生活·实践”教育共同体“标杆学校”的重要标志。庆安中学有基础、也有实力向此目标迈进!预祝学校在2026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评选中取得佳绩,跻身标杆学校行列!标杆学校将承担起向全国20多个省份实验学校示范引领的重任。
最后,诚挚邀请庆安中学参加我们6月23日在武汉举行的首届全国“生活·实践”教育师生共同课堂(三师课堂)展示活动。若来得及,可将AI智能师元素融入展示;若时间紧张,此次亦可先观摩学习,争取未来成为展示校。
再次感谢庆安中学师生的宝贵经验!期待庆安中学在“生活·实践”教育道路上取得更大成就,成为真正的标杆!谢谢大家!(录音整理: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生孟琪涵)
编辑:王芹
责编:吕永
(此内容来源于大伟博士工作室,转载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中文卫视网 联系电话: 备案号:京ICP备17067065号
Copyright © 2015-2018 北京市朝阳区旺座中心A座2206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打开微信 扫一扫
关注我们